從汐止車站驅車上山,人煙漸漸稀少,雨中的遠山,縷縷山嵐繚繞。約末20分鐘的山路,我們來到「食養山房」,沒有招牌,只有一道鐵門與下斜的坡道,低調得像是尋常人家。循階而下,水池邊,雅致的的和式房舍映入眼簾。工作人員剛做完早課,在每一間茶室燒起了炭盆,點亮燭杯,為午間的訂席忙祿起來。此時雨下得更大了,遠山也益發的青翠。
目前分類:| 文化草堂 | (18)
- Jan 09 Wed 2019 18:47
品茶,現代雅士與自我的對話(專訪食養山房)
- Dec 13 Thu 2018 14:01
享受聖誕、感受氛圍,讓我們從了解開始!
每年接近12月25號,街道紛紛掛起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燈泡,店家開始拿起裝飾品,從店內到店外陳列出節慶的氛圍,當走在路上,我們能感受到的是”聖誕節要啦”。即使在商人的操作下,聖誕節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但這個節慶原先的意涵就如同華人的新年,是為了親友團聚、慶祝節慶。那麼究竟是從甚麼時候開始有聖誕節的呢?
- Dec 06 Thu 2018 16:41
品味,是一種生活態度 (下)
- Nov 29 Thu 2018 15:01
品味,是一種生活態度 (上)
- Nov 15 Thu 2018 14:26
雅士的生活,生活的美學,轉化實體的呈現
「雅」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品味的展現、生活的態度。明代中晚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單純的物質豐足已經不能滿足各階層的需求。許多文人不僅在生活中以「雅士」自居,更追求「脫俗」、「風雅」的生活氛圍。他們可能玩賞古董書畫,更在生活中展現自己對藝術、宗教的體悟,彰顯著人類從物質生活轉向更高層次之精神生活的軌跡。
- Sep 20 Thu 2018 10:42
善用瑞獸擺飾,納四方之氣,添居家風采
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5千年的積累不只透過書籍保留,也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一代代傳遞下來。華人擅於將待人處世的道理、寓言故事,藉由字畫、建築上的雕刻、器物上的裝飾等,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著人們的心靈;也喜歡在居家擺放特殊意義的吉祥物件、擺飾等,各種物件有各自適合的方位,可納四方之氣,為居家帶來好運與平安。
- Aug 02 Thu 2018 13:11
為什麼我們會開始過父親節? 每國的父親節時間都一樣嗎?
父親節是一個為了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而有些國家慶祝的時間會因為承襲著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而有所不同,大家是否想過父親節的由來呢?是誰開始了第一個父親節? 答案是,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是起源於美國的,發生在1909年住在美國華盛頓州的杜德夫人,在參加教會母親節禮拜後心想:「世上為什麼沒有一個類似母親節的紀念父親的節日?」
- Jul 05 Thu 2018 17:35
怎樣的「禮」代表了怎樣的「情意」?
每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背後一定都有自己送禮的考量與判斷,每一個階段都有其適合送的禮物程度,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也許要送的禮物就需要一些與眾不同。飽讀詩書的華人在送禮上面不僅僅只是實用性質的考量,其物品衍生所帶來的特殊涵意、諧音祝福等,更能給受禮者一個意外性的驚喜。
- Jun 21 Thu 2018 15:20
「禮」的存在影響國家存亡?從歷史事件淺說「禮」的由來
送禮、做人情在社會上非常的普遍,尤以華人社會更加明顯,是一個自而然就發生的事情,存在於每個重要的人生階段,結婚要包紅包、祝壽要送禮、生日要送禮等。但是這個所謂的「禮」究竟從何而來的?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裡,這禮送的必須要有學問、要有研究? 讓我們先從「禮」的源由說起…
- Jun 13 Wed 2018 16:47
端午與你 不只是一個假期的淵源
端午節源於對惡月惡日(即農曆五月,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日子)的禁忌,同時也是祭龍的節日,所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活動。發展至今的演變,「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以八德為首的忠、孝為正統寓意, 因此又有「忠孝節」之稱。
- Apr 24 Tue 2018 17:15
心意的重要~獻給最愛的媽媽!!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什麼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據說在美國,最早關於這天的起源是1872年由Julia Ward Howe(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的作者)所提出的概念,把這一天獻給「和平」。
- Apr 02 Mon 2018 17:19
清明寒食傻傻分不清? 節日活動不只是祭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尋?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清明》耳熟能想,道盡當時杜牧的心情,因為正處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大唐帝國晚期,目睹戰亂、疾苦,有著救濟天下之心,卻無報國機會,只能詠詩以明心志。而特別用清明為背景來描述,正是因為清明節對華人來說是一個重要但是色彩濃稠的節日,是掃墓祭祖之日,是一家團聚共度的之日,不過對戰亂時代的人們來說,卻是憂傷的日子吧。
- Mar 01 Thu 2018 14:18
別國也有元宵節? 笑談節日的起源,絕對不只吃湯圓!
- Feb 12 Mon 2018 18:11
原來古人這樣過年!? 時髦的freestyle
從古至今,對於工作一年的人們來說,過年便是最期待的連續放假時刻(抱歉我們的櫃點人員只能排休)。你知道嗎? 在唐代的法律規定,每逢元日(意指正月一日,相當我們現在的春節)、冬至、清明三個節日都可以放7天的假(小編突然想穿越時空了,放好多假喔),但如果你以為古代的福利只有這麼一點那就錯啦,除了元日放假,人日(正月七日),上元節
- Jul 27 Fri 2012 01:26
草堂嚐美食:莫孃談瑪莉皇后
tittot琉園邀請作家韓良露談飲食文化,真是過足癮,她的豪爽快語,她的滿腹學問,在短短二、三小時的文創論壇中,把數千年的中西生活文化史的脈絡扒梳得分明清楚,令人歎為觀止。
其中她提到的路易十四所帶來至關重要的法國文明發展,直讓我聯想到電影【香水】與【凡爾賽拜金女】;前者主角葛奴乙的陰鬱,即用低下階層的角度,大致帶出了當時巴黎的皮革工作坊與香水工作坊的環境背景;而後者電影之華麗炫亮,又極盡奢華地描繪了皇室宮廷生活,其主角正是嫁給法國皇室的瑪莉公主。
- Jul 27 Fri 2012 00:50
草堂嚐美食:韓良露談奢華法國(一)
談到法國,自1980年後,整個國家產業都是奢侈品,他們賣的是世界最貴、附加價值最高的產品,包括酒、香水、皮革、衣服,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和他競爭。
這是因為法國出了一個文創產業之王,也就是路易十四。這位太陽王非常虛榮,愛辦party,而且是每天在凡爾賽宮辦。在這些吃喝玩樂的背後,姑且不論其政治的目的,但它確實也含括了經濟發展的企圖。
而根據歐洲歷史研究,在路易十四之前的法國,在歐洲其實不算大哥,當時比他們先進文明的國家很多,包括義大利、西班牙與匈牙利等;因此它把西班牙、匈牙利、捷克、義大利的貴族都邀來,而貴族交往又需要撐場面,遂讓靠近凡爾賽的巴黎,轉變成一個可以去支持貴族奢華消費的地方。
- Jan 26 Tue 2010 23:18
「瓶」水相逢
逛書店,常看到一些好玩的東西。前不久,翻了普羅旺斯的飲食文化,一時之間,溫暖的陽光、香料的氣味、鮮豔的色彩、鄉村的氣息…,全從書裡流瀉出來。尤其裝著瓶瓶罐罐的醃醬,各種不知名的綜合香料所醃製的蔬菜醬、果醬及各式醬料等等,透過高矮胖瘦不一的透明玻璃罐時,紅、白、黃、綠…,色彩之濃烈,何止是味覺與嗅覺的饗宴,那更是視覺的享受,從童年的記憶,挖出了媽媽的醬菜,也是這樣瓶瓶罐罐地一字排放在高高的櫥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