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2.jpg

端午節源於對惡月惡日(即農曆五月,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日子)的禁忌,同時也是祭龍的節日,所以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活動。發展至今的演變,「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以八德為首的忠、孝為正統寓意, 因此又有「忠孝節」之稱。

圖片3.jpg

端午節的產生可上溯至春秋時代。普遍來說,雖然華人會開始過端午節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其實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驅邪),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就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的。

春秋時代成書的《夏小正》記載,上古之時人們於五月已有儲存蘭草作沐浴之用以及採穀物煮豆湯消暑的習俗。除了驅瘟去疫之外,端午節不少習俗都與龍有關,從過去史書考察的《端午考》指出這些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

而樂府詩《五月歌》描述五月吃粽子是吳地習俗,因此認為端午是從南方流傳至其他地區。相傳古代吳越人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習慣,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所謂的龍舟比賽。

圖片1.jpg

【躍龍門】http://www.tittot.com/gallery_detail.jsp?pro_id=1503577

那麼後來各朝代又有哪些習俗的發展與保留呢?

兩漢魏晉南北朝:

漢代依然以保健、避疫為主,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記載當時五月,人們會製作黃連丸、霍亂丸等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藥物。晉代時,除了沿襲過去的避疫禳毒習俗去採艾草懸掛門上之外,更多了如踏百草、鬥百草等常見習俗。

圖片7.png

隋唐宋朝:

端午節已成為重要的節日,互相贈送日常衣飾用品已成為習俗。唐玄宗時宮中和長安城內還流行射粉團之戲,是把粉糰放在金盤中,以小角為弓,架箭射盤中粉團,射中就拿來吃。宋朝時民間出現比前代更精緻的端午節物,如賣桃、柳、百索、艾花等,食品有香糖果子、粽子、白團。又有以紫蘇、菖蒲、木瓜切成茸再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而成的香囊。

圖片6.png

明朝:

明朝時端午划龍舟的習俗已在各地盛行,各地也發展出不同的龍舟形制以及划龍舟的方式。划龍舟後人們會舀取龍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來洗澡以辟惡。

圖片8.png

端午節除了對於華人來說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實東亞其他地區的端午節節慶同樣源於中國古代的端午節傳統,而現今有繼續保留,也有產生出屬於自己特色的活動。

日本:

由於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日本端午節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日(男孩節)。有男孩子的家庭會掛鯉魚旗,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鯉躍龍門」的意思。

圖片9.jpg

韓國:

這天除了驅瘟之外,還是一個慶典,是祭天的時候,民眾共同參與的傳統祭祀活動,祈求豐收。人們會在這天吃車輪餅糕、櫻桃,喝醍醐湯、舉行「端午茶禮」。

圖片10.jpg

越南:

在越南傳統社會將端午節定義為「殺蟲節」,理由和其他國家大同小異,也是因為天氣溽熱,各種蚊蟲逐漸現形,為維護家中大大小小的健康,一定得消滅可能帶來疾病的害蟲。

 

結論:端午節會發展到今天有吃粽子、划龍舟等習俗,其實也是過去文化裡所留下來的傳統,伴隨著時代飛快的進步與節奏,期望能在這天再過上一個沒有手機或是電子產物,單純只屬文化傳統的慶祝呢?


編輯/:  Lillian

校對:  mimi/ Rhea 

圖片資料參考: tittot琉園教育訓練中心、維基百科、Good Luck Trip

fb banner.jpg

【工商時間】
(1)06/01-07/31 24周慶回饋活動,消費滿額贈【360度旋轉底座】、琉璃作品【天寬地闊握先機】...等,更有首三日尊榮優惠。

(2)加入『tittot琉園Line@』http://line.me/ti/p/@lit0833j
有兩大優惠:
1️⃣️現領500元典藏金
2️⃣參加投票抽5C極光琉璃作品當禮物(每月一件!!)

(3)6/09琉園現場快閃FB直播!!!環節中有抽獎外,更讓設計師親自解答觀眾關於設計工藝的問題喔~!

(4)現在還有親臨現場拍照上傳FB抽獎活動,可以將『極光』琉璃帶回家 !! https://www.facebook.com/tittot.tittot/posts/10156240080639435

 

arrow
arrow

    tittot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